發布日期:2022-04-17 點擊率:61
摘要: 預防性和預測性維修是企業維修管理發展的愿景。然而,如果不能有效地通過日常設備檢查工作,提前發現故障前期征兆,則定修計劃的針對性將不夠完善,同時,也不利于消除設備的緊急停機事故 本文探討了移動作業管理系統在設備現場管理方面的應用,以及其與EAM 的關系。 移動作業系統是近年來國外發展迅速、面向現場作業的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它由兩個主要的部分組成 :軟件系統和移動終端( 基于WINDOWS MOBILE技術的、工業級掌上PDA 電腦),通過軟件系統可以靈活的定義現場作業的任務,這些任務可以通過無線網絡下載到員工移動終端里,工人在日常的設備檢查或操作的過程中,從掌上電腦中獲取工作指令(從而擺脫紙面的繁瑣作業記錄),現場收集的數據和工作完成情況,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實時上傳到后臺軟件數據庫中,供工程人員或管理人員進行審核,從而大大提高了現場作業的透明度。同時,系統整合了RFID 和條碼技術,對于關鍵的設備必須“到位掃描”現場的設備條碼或RFID 標簽,才能進行數據的記錄,從而有效的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和時效性。 移動作業系統事實上可以部署和管理任何室外的作業任務。如:復雜設備的開停機操作程序、生產巡檢任務、維修點檢或巡檢任務、設備測試、安全審查、環保審查、應急操作程序等。在資產密集型企業中 ,移動作業系統比較典型的應用是設備的巡檢和點檢作業管理,它主要構建了一個故障預防的執行模式 – 那些人、在哪里、執行了那些任務,發現了什么問題。 因此,移動作業系統更關注執行層面,同時,它關注的是“發現故障”的整個執行過程。 應該說: “發現故障”與“解決故障”是良好的設備管理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 基于“移動作業系統”所發現的設備早期故障征兆, 可以幫助“EAM”可以在合理的時間里,更有針對性的安排檢修計劃。 這并非是個別現象,根據RCM(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的研究表明:在復雜的設備系統中,往往有大量的部件找不到合適的定修周期 (如軸承、液壓、氣動元件、自控裝置等,其壽命周期與運行工齡沒有必然的聯系),而頻繁的拆裝會打破設備原有的“平衡”,因此定修后,完全有可能造成故障頻率的上升。這就是人們常說的 “過度維修”的現象。
近年來,EAM 系統在資產密集型企業得到了推廣和應用。 然而,不少企業在實施后發現:通過EAM 系統來打印日常巡檢、點檢的單據,不但費時費力,而且現場采集的數據需要人工二次錄入到系統之中,這增加了一線員工的負荷,同時,紙面的記錄也無法保證現場工作的真實性和時效性。由于這些原因,大多數企業更多地是利用EAM管理設備定修的計劃工作。而在現場管理方面,EAM的應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移動作業系統和EAM 的應用定位不同
EAM(企業資產管理系統,其前身為CMMS – 計算機化的維修管理系統),其本質是以維修工單管理為線索,整合了備件庫存、備件采購、和工作計劃功能模塊,管理故障維修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它主要構建了設備維修的計劃模型- 在什么時間、用什么資源(人、物)、用什么方法、來修理一個設備 ,因此EAM 更關注于計劃層面(甚至有人稱之為“資產密集型企業的ERP系統”),同時,它關注的是“解決故障”的整個策劃過程
移動作業系統對EAM 維修計劃的優化
實施了EAM 的企業,大都建立了設備的定修計劃( 或者按照日歷時間,或者按照運行時間,來定期檢修或更換設備的部件),然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維修人員往往發現很多部件還沒到壽命周期就被更換,同時,有經驗的設備管理人員還會發現:頻繁的定修并不能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反而在設備維修后,存在一個潛在的“故障高發期”。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