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目前國內重型機械行業存在的問題,汪建業理事長認為,下一步,國內重機行業應當將提升自主開發能力作為重點,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國內重機企業應當增強自己的開發能力,把提高自己的技術升級能力放在首位。重型機械是為如鋼鐵行業這樣的工業和生產行業服務的技術裝備,重機企業不了解用戶如鋼鐵行業的生產工藝情況,就不能很好地滿足用戶的需要和市場的需求。重機行業要掌握產品的制造技術,就必須與掌握生產工藝技術的單位密切合作,制造技術和生產工藝技術都掌握,才能開發出有效的控制技術。設備之所以能制造出來,是因為用戶的工藝人員能夠提供相關的工藝參數。重機企業要懂得生產工藝,要通過有效的控制來實現裝備的有效運行和使生產工藝參數得到有效保證。有效的控制技術是衡量裝備先進性和實用性的最核心的技術,在技術上要積極提倡聯合開發。在這方面,鞍鋼與一重聯合開發了1700mm熱軋和1780mm冷軋機,二重與首鋼聯合開發了3500mm中厚板軋機等。這種結合是今后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鋼鐵行業促進裝備國產化的發展方向。
二是要加強標準的研究開發和制訂及修訂工作。為保持國內重型機械行業的健康和快速發展,必須用技術標準來規范市場,用技術標準來設定進入市場的門檻,這樣才能保證整個重型機械行業企業的正常競爭,這是國家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著重抓好的重要工作。
現在,國家對標準的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過去,有關標準體系主要由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應當向協會標準轉變,由有關協會牽頭,聯合有關企業制訂相關的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的標準?,F在,在標準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國家有關部門管不到、協會管不了、企業無所適從,結果是標準本身不標準,沒有發揮標準的作用。應當讓標準與時俱進,真正發揮標準的作用,適應技術進步的需要。
重型機械行業標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設備普遍大型化,并在高溫和環境惡劣的條件下工作。如國家制訂有關螺栓的標準最大規模為直徑42毫米,而鋼鐵企業應用的大型軋機大型的地腳螺栓重達1噸,根本沒有標準與之對應。目前,大型技術裝備多是單件或小、批量生產,容易受具體生產和技術條件的影響,對大型裝備的有關加工工藝也要有先進實用的檢測標準。
三是應當加強關鍵技術的攻關,推進重大裝備國產化工作。目前,在國內重型機械裝備市場上連軋機賣得最好,但是國內對關鍵技術特別是控制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還要用西門子、ABB的技術和元件。有關控制系統的集成技術和元件的自主研究開發,是一個努力方向?,F在存在的問題是,國內鋼鐵企業與重機企業共同開發出來的先進的技術裝備,在國內一些鋼鐵企業還不認可,還是注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
隨著我國鋼鐵工業不斷快速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先進技術裝備的支持。作為一個鋼鐵生產大國,如何實現技術裝備水平的持續提升,單靠購買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是不夠的,必須加速國產先進技術裝備的研究開發,這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冶金技術裝備國產化如何解決“只開花難結果”的問題。如何解決好“外國月亮一定比中國月亮圓”的問題,還需要國內重型機械行業與鋼鐵行業共同努力來解決。可以說,我國重型機械行業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先進技術裝備的國產化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還要任重而道遠。